Tuesday, October 23, 2007

on Drake's comment on Storied Navigation

感謝好友Drake針對我的論文,發表了在這篇論文完成後、首次來自於media lab之外觀者/讀者的個人文字評論 (幾乎所有的人都只有翻開Acknowledgment頁面找尋自己的名字,找到了就合起來了...)
http://drakeguan.org/edwards_storied_navigation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句:「於是我不再在乎,這個系統目前究竟是可以拿來幹麻,是否有辦法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影片剪輯什麼的,我在乎的,全落在『人類與電腦的溝通』這麼一回事上頭了。」提醒了埋頭於細述每個環節的字句之後,將最大格局的論述逐漸淡忘的我。電腦是不是能夠幫助人做自動剪輯真的不是重點──重點該是在完成這項任務的同時,我們締造了什麼樣更自然而然的、人與機器間的溝通模式。

畢業之後,我所關注的事物與科技再也沒有直接甚至間接的關係──不論是剪接之中韻律的流暢、平面攝影的構圖、特效對於氣氛的營造、音樂在結構上的分配、乃至於小說家利用文字鋪陳對於讀者的一步步牽引;觀察到的,則是這些藝術手法其實不外乎針對人們的喜怒哀樂愛惡欲七種情緒的塑造臨摹、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慾望的操弄。我在看這些東西的時候只是單純出於興趣,並沒有出於任何跟technology有掛勾的動機。如今看到Drake的comment,讓我不禁又想到,若說這些藝術的內容或形式對人們來說習以為常甚至不可或缺,那麼我們對於各種藝術在感官上的刺激與情感上的理解在數位科技上的複製、看來似乎卻成為人機互動簡單自然化的重要先決條件。Storied Navigation企圖著手於較少人關注的部分 ─ "What's Next?",or 在影像形式下故事的銜接方式。然而在近日關注更多藝術的形式或手法之後,我儼然發覺narrative其實只佔電腦必須理解事物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便這的確極為重要﹞。另就互動形式而言,透過文字敘述的方式做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是好的strategy,畢竟文字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來說有太多不可取代性;若要將這個溝通模式套用到非narrative design的其他需要人機溝通的狀況下,是否需要大量的調整,除了增加background knowledlge的資料庫之外,目前還是未知。

不論如何,現在的我卻和Drake過去類似地,對於傳統印象中 ML做的這些所謂創造人類未來的新科技、急速地忘卻甚至感到麻木──電腦跟人到底需不需要有自然而然的溝通,我對於背後的動機企圖秉持保留&質疑的態度。日前曾和務熙聊到,對我而言轉型後的ML有解決更大問題(疾病、死亡、都市爆炸...)的格局,似乎是一個好的現象。畢竟在動機上不需要經過辨証。那麼如果站在這樣的立場,Drake從我的介紹中得到的以及所衍生出來的想法,在印証了ML本身在科技+藝術的跨領域教育價值之餘,究竟是偉大的理念、還是其實只是數位時代的庸人自擾?又或者,人工智慧在得以處理藝術家就七情六慾的詮釋手法或其意涵之後,是否對於人類來說真實價值並不在科技本身,而在藝術的登峰造極?若答案為是,那麼在這個狀況下,宏觀地來看這項科技對於人們的價值,在歷史中該怎麼定位?

簡單地想,我的Storied Navigation也許可以被當成是一台數位相機、一顆喇叭、或一支原子筆,起初可能是為了功能的﹝或者後來演變成為藝術的﹞目的而存在,卻在經濟的domain裡因為人們的大量需求而締造價值。以此,似乎重點從「人類與電腦的溝通」,又再次被shift到了「人們創作的衝動」?


延伸閱讀

Friday, October 19, 2007

寬容

你說 比起他
我比較隨和 比較相信別人
讓我想到昨天被再度提及的 所謂的揭穿
你的義憤填膺 道出了他的不該 虛偽 可怕
說明了周圍的人受到的傷害
解釋了他的不值得親近

我當下只是聽 應聲的口氣平和沒有太多表情
只有簡短的幾個發問
不是故意為了表現出我對這些事秉持多理性的態度
只是我好奇 背後的原因
好奇什麼叫做惡意
好奇表面上看到的惡意和暗地裡的居心叵測 究竟有多直接的關係
寧可相信 人都是善良的
相信人之所以傷害其他人 都不是出自於傷害本身的目的
而是有值得深究的原因
我到今天早上還一直在想 是不是因為這樣 是不是因為那樣
因為我覺得把這個人頭上畫一個大叉叉丟到資源回收桶裡 再永久刪除
並沒有比起被畫叉的人曾經做過的事情 來得不殘忍多少

我不是沒有恨 對於吸盡百姓民脂民膏害大家身處貧窮恐慌的政客
我同時覺得將他們千刀萬剮也不足謝罪
是因為居上位者取得越多資源 理應擔負越多責任
理應用自己的艱辛換得人民的安居樂業
然而對於一個朋友 一個我所在乎的人
總是想能不能 ─ 起碼在心裡 ─ 給他一個機會
這樣 算是比較相信別人嗎?
或者應該說是
比較希望自己能這麼做?


寬容這事
該是個怎麼取捨...?


延伸閱讀

一分鐘作品*2

在media lab工作後第一次有新作












sponsor week 1st day 是負責攝影














sponsor week overview 則是負責腳本 攝影 跟剪接



延伸閱讀

Monday, October 08, 2007

加油

我在這裡 也一直努力在往前推進
努力在跟 那些走在前頭的人學著
今天小飛跟我說 做一個thesis最重要的不是要讓自己成熟
而是要讓自己看到自己的弱點
然後能在往後每一次的創作挑戰裡
都讓自己克服自己當時的那個弱點
過程很掙扎 很辛苦
然後這些東西也都只對自己有意義
(他一直拿李安導演當作例子)
對於其他人來說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但是當你突破了那個弱點
成就的作品 卻就會對整個世界有很大的貢獻
一次一次克服弱點的經驗累積之後
才會茁壯 才有可能成熟
這些東西 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卻真的是屬於像你這樣 有創作天份的人
獨享的歷練

所以 身體要好好照顧:p

延伸閱讀

Friday, October 05, 2007

最近

Thesis交了,夜市很快也跟著開幕落幕,生活雖然變成在紐約和Boston之間不斷來回變換,心情倒是出奇地平靜 ── 和仍在ML裡外的你們(or我們)之間瀰漫的那股穩定,同樣地反常、同樣地讓人意外。

我說是因為妳。我想到那天妳突然退場,最後曲終人散的那個畫面、波特廣場站前的四個人互別的場景,該是想像中不可能出現的吧?一種說不出的不熟悉、或者不該發生的氣息直逼而來。我回想過去一兩年來ML裡外的氣氛,似乎永遠隱約充斥著焦慮、不足、自我批判甚至交互批判,遑論什麼穩定、平靜、甚至滿足。今天會有這麼大的轉變,誰料想得到?

當然我們都一直是不錯的朋友啦。一直以來都是,今年的夜市當然促成了更強的凝聚力 ── 所以說這個轉變有多大我想你們也許也不見得認同。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帶著一絲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可能都在找尋類似的東西:一個允許我們照顧、引導、甚至啟迪的空間,一個能夠陪伴成長的、透過陪伴能讓我們獲得自己心靈上滿足的空間。妳說,你們對我這麼好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報答,然後無法理解我所謂的讓我們對你好就是報答的論調。我說,能夠把我們變成一個非常united的群體,妳的存在本身的價值就多到讓妳自己難以想像了。這麼說可能有點過份誇張,但我還是沒有辦法想像如果今天沒了妳,我們會不會有失去中心的可能。

不管怎麼樣,我想我是滿足於過去一個禮拜開始實行的新的生活步調。學一些基本的東西真的很好 ── 當個小學徒、蹲馬步、練基本功。腦袋經常是放空的,因為也沒那麼多複雜的東西要想;心情穩定,一方面也是因為不需要給自己什麼像在走鋼索的challenge。一天學一點點東西,調個聲音讓它不要破音、調個顏色讓黑色真的會是(0,0,0)...簡簡單單,沒有所謂contribution在哪裡的疑慮,introduction有沒有提出重要的research problem的質疑,精神是處於放鬆的狀態,挺好。挺好。

來回的移動也讓我可以不斷在學校和這個世界之間找找自己的位置。紐約是個好地方,雖然在這座城市裡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沒有利用到"only in NYC"的那些資源。我只是有時曬曬Union Sq的陽光,有時跟14D公車上的人們大眼瞪小眼,有時只是在家裡做做家庭煮夫、燒飯洗衣。但漸漸隨著整個城市的韻律去呼吸,對我這個目的是什麼都不要做的放假的人來說,似乎就已經是利用到這個世界最大都市的特殊功能了...?

忘記必須附帶一提的是,實際上也不願意自己腦筋完全停擺的矛盾的我,很enjoy可以和你們一起寫那篇nightmarket paper ── much more than writing my own IUI paper。倒不是說投稿對我來講有什麼意義(畢竟我也不覺得這篇paper應該要上),只是單純地喜歡這樣對我們做的事情進行一個crystalize (澄清、結晶)的討論&思考動作。我很懶惰,整組的檢討催生了半天沒辦法完稿,但起碼這篇短短的paper跟後續的video editing,或者能夠當作為這次活動整理所付出的一點點貢獻...

And finally, 昨天回到紐約在車上想的是,服完役以後如果去應徵consulting company (like Mckinsey) 的工作做他個兩年,有下列幾點理由:

1. 我想賺些錢存些錢,讓自己之後要繼續唸書或做其他事都有個存底可以擋著。
2. 想知道這個世界上的各行各業各在搞什麼鬼。
3. 想在三十幾歲年完博士 (或者其他的最後一個學位) 的同時,resume上面已經有像樣的工作經驗。
4. 這輩子想要做跟consultant接近的工作 ── 聽人家的問題,想辦法提出解決方案。"人家"不限於政府機關、企業、non-profit org、學校、個人等各種可能的對象。
5. 現在對research真的有點厭煩。
6. not aware of理想的指導教授對象。而且也不想找。


嗯。以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