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歡迎來到羅浮宮公司…
羅浮宮珍藏22幅達文西的畫作,長期以來只有學者和館員可以見到它們的盧山真面目。然而現在,你也可以,不過先決條件是:至少捐1萬美元給羅浮宮。(轉自2008年9月5日聯合電子報)
今年6月10日,羅浮宮把這22幅畫作從收藏室裡搬出來,在館內舉辦「羅浮宮之友」私人展。當天共有200多名貴賓受邀觀畫,其中有歐洲皇室成員,也有美國社交名媛。賓客背景形形色色,唯一的共同點是,每個人都至少捐了1萬美元給羅浮宮。
私人畫展‧一晚進帳270萬美元
看完畫作之後,這些貴賓被請進羅浮宮的展覽廳用餐。他們坐在兩張長形鏡桌享用美食,身旁就是2,000年歷史的希臘和羅馬雕像。晚餐之後,慈善義賣登場,賓客們爭相競標奢華旅遊等項目。
最後,在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下,館方請來1980年代紅極一時的杜蘭杜蘭樂團,開了一場小型演唱會,為這場派對畫下句點。那一晚,私人展就為羅浮宮賺進270萬美元。
無論是哪一個時間或哪一個單位所做的統計,羅浮宮往往名列全世界最多人參觀的博物館之首。坐在龍頭寶座上,羅浮宮特別為身價不凡的捐款者鋪上紅地毯,並且允許他們在展場內大吃大喝。這在以前是連做夢都想不到的。然而,七年前上任的館長羅瑞特(Henri Loyrette),扭轉了這個情形。
羅瑞特是一名藝術史學家,之前他在巴黎另一個知名的博物館奧塞美術館擔任館長。上任後,他決定把羅浮宮企業化經營,全面改變館方保守的管理方式,讓原本仰賴政府補助的羅浮宮,不斷開拓新財源,有如一家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公司。
今年7月底,美國《商業周刊》、《時代雜誌》,不約而同以「歡迎來到羅浮宮公司」、「天啊!這是羅浮宮公司」為題,撰文討論羅浮宮的企業化之路。
企業化經營‧不斷開拓新財源
首先,羅瑞特善用羅浮宮的品牌。羅浮宮的館藏原是法國國王代代相傳的珍寶,1793年,法國大革命後不久,才成為博物館。這是花了千百年時間才積累出的實力,其他博物館很難在短時間內追上。在業界執牛耳的老字號,品牌絕對是一大競爭優勢。
羅瑞特打著羅浮宮的名氣,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賺錢。近幾年,法國國寶先後走出國門,在日本、澳門等地展出。羅浮宮還破天荒地和美國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簽了三年合約,透過該館將展覽送到西雅圖、奧克拉荷馬等其他美國城市。
其次,羅瑞特為羅浮宮進行內部總體檢。過去的羅浮宮,往往因為工作人員罷工而關門好幾周。這段期間的門票、館內禮品店和餐廳收入,全都因此停頓,有如一家店一年有好幾周的時間,拉下鐵門不做生意。
為了防範同樣的情形重演,羅瑞特決心和工會好好溝通,達成勞資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從可長可久的角度,解決這個長期的不定時炸彈。
除了減少可能損失,羅瑞特也力求增加營收來源。在他上任前,羅浮宮負責籌資募款的部門只有三名員工,現在已經逐漸擴張為19人,6月的私人展派對,就是他們構思的開源新方法。
其他突破慣例的做法包括,兩年前出租展場空間,提供電影「達文西密碼」實地拍攝,收費250萬美元。6月號《財星雜誌》披露,蘋果電腦進軍法國的第一家零售店,就設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下。這家占地200坪的二層樓店面,已經正式獲得許可,未來將是羅浮宮的一隻金雞母。
在羅瑞特的種種搶錢新做法中,最引起爭議的要算開設羅浮宮分館。羅瑞特模仿美國古根漢博物館的連鎖店概念,去年3月簽約,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成立分館,預計四、五年後開幕。
根據媒體報導,阿布達比為了使用羅浮宮的名字,就花了6.3億美元,之後還要花大錢借展藝術品。雖然這項合約為羅浮宮開了一個源源不絕的豐碩財源,卻遭到法國知識份子以及其他博物館館長的抗議,認為羅浮宮簡直是在出賣法國的靈魂。
不過,面對外界批評,羅瑞特7月接受美國《商業周刊》訪問時表示,羅浮宮負擔不起再靜坐不動;沒有足夠的經費資源,羅浮宮被綁手綁腳地難以做事,現有競爭優勢將會一點一滴流失。
羅浮宮的最大金主一直是法國文化部,但隨著政府預算吃緊,館方不得不自己設法籌錢。2001年羅瑞特當上館長時,羅浮宮年預算3.5億美元,其中七成以上由政府出資。現在政府一年只能提撥1.8億美元,僅占年度預算一半,羅浮宮不得不自闢財源。
擴大資源網‧豐富館藏活躍品牌
羅瑞特強調,羅浮宮並非毫無限制地搶錢,仍然堅守一些不能跨越的原則。以6月的私人展為例,羅浮宮不允許晚餐進到畫作展場,只能在雕像展場舉辦,以降低損壞作品的風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即允許這樣的做法。
此外,今年年初,羅浮宮也因為活動太過商業化,拒絕一個義大利私人展。如果當時羅浮宮點頭,640萬美元可以輕鬆入袋。
由於羅浮宮一直設法擴大資源網,進帳及參觀人數雙雙飛速成長。現在羅浮宮預算寬裕,不斷提高採購經費,從2004年的450萬美元,大幅增加為去年的3,600萬美元。例如雕像部門花370萬美元,在紐約買下奧地利半身人像,也能在今年年底大手筆展出法國青銅器。
館藏更豐富、品牌更活躍,吸引更多觀眾上門,從2000的610萬參觀人次增加為去年的830萬人次,其中四成以上是遠道而來的遊客。
羅瑞特一邊面對批評聲浪,一邊交出可觀成績,正如同《時代雜誌》所言:「經營羅浮宮的本身,似乎就是一門不簡單的藝術。」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